近日,《纽约时报》周五报道称,高通已经试探性接触英特尔,看 看是否可能收购英特尔的部分业务。随后,《商业内幕》发文称,即便 是高通和英特尔“联姻”,他们也无法解决美国的芯片制造困境。
“真正的男人需要拥有自己的晶圆厂”。这是AMD联合创始人杰里·桑 德斯(Jerry Sanders)曾经说过的一句名言,意在讽刺那些无法自己制造芯 片的半导体公司。
这句话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而且带有性别歧视色彩,需要 与时俱进。但是在2024年,桑德斯这句名言的核心观点依旧适用,只不 过现在最好改成“真正的国家需要拥有自己的晶圆厂”。
晶圆厂就是制造半导体的工厂。这些庞大设施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 和几年时间来建造,而且很难高效运行。
几十年来,英特尔在芯片制造领域一直独领风骚。然而,在2018年 左右,由于一系列失误,英特尔的领先地位开始崩溃。来自中国台湾地 区的台积电后来居上,稳步成长,现在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芯片制造 商。
自2018年以来,英特尔股价大跌,台积电股价则飙升。英特尔现在 的市值还不到1000亿美元,连世界前150名都排不进去。相比之下,台积 电的市值接近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前十。
美国为何需要晶圆厂?
英特尔跌下神坛,给美国制造了一个重大战略和地缘政治问题。
如果美国想要得到最好的芯片,就必须去中国台湾或韩国制造。在 韩国,三星电子也已建立了一项强大的代工业务,为其他公司生产半导 体。
在美国,许多知名“芯片制造商”实际上并不自己生产芯片。其实, 英伟达、高通、AMD以及其他芯片公司是在设计芯片,然后交由台积电 制造。苹果和许多其他大型科技巨头也是这样,自己设计芯片,让台积 电生产。
然而,要想完美无瑕地大规模生产这些复杂的芯片,是极其困难 的。如果台积电的生产出现任何意外,对美国乃至欧洲来说都将是灾难 性的。没有更先进的芯片,iPhone的性能升级就会延缓。英伟达也需要 寻找其他供应商来生产其GPU,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因此停滞。
因此,“真正的国家要拥有自己的晶圆厂”现在是一个更适合的口 号。芯片驱动着现代经济。如果一个国家必须依赖海外获取这些关键组 件,那么你就会很被动。
这也是英特尔的衰落如此令人担忧的原因。它是唯一一家知道如何 大规模生产高性能芯片的美国公司。格芯(Globalfoundries)也生产半导 体,但不是尖端半导体。
大约两周前,路透社报道称,高通正在考虑收购英特尔的部分业 务。周五,《华尔街日报》又跟进报道称,高通在最近几天已经接触英 特尔了,探索收购英特尔的可能性。
即便是交易达成,他们的联手也解决不了美国的芯片制造问题。一 位分析师甚至用“奇怪”一词来形容这一潜在合作。
高通可能对英特尔的制造业务不感兴趣。据路透社报道,该公司看 上的是英特尔的部分芯片设计业务。英特尔有两大主要业务:一个是为 个人电脑、数据中心服务器和其他设备设计半导体;另一业务是把这些 设计制造出来。
几十年来,英特尔的设计和制造业务一直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模 式在很长时间里都行之有效。该公司可以按照其内部芯片设计师给出的 精确规格来建立工厂。
然而,世界开始转向由台积电开创的另一种模式:与其自己设计和 制造芯片,为什么不直接经营晶圆厂,为其他公司生产芯片呢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台积电刚刚起步时,这个想法遭到嘲笑。正因 为此,AMD联合创始人桑德斯发表了“真正的男人需要拥有晶圆厂”的性 别歧视评论。但是,在英特尔的失误和现代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台积电 的模式逐渐流行起来。
英特尔最大的失误莫过于错过了为iPhone制造芯片的机会。当时,这 款革命性手机刚刚问世。苹果最终选择了台积电。高通也是一家大型智 能手机芯片设计公司,它让台积电制造大部分芯片。AMD等其他芯片设 计公司也开始转向台积电。
这让台积电获得了庞大而且来自多家不同客户的芯片制造量,进而 学会了如何比其他任何公司更好地制造芯片。
当台积电从各种各样的大客户那里学习时,英特尔的制造业务却只 有一个客户:它自己。随着智能手机芯片成为市场主流,英特尔在芯片 制造竞争中没有足够的产量来与台积电抗衡。雪上加霜的是,人工智能 的发展让这一局面更加严峻。英伟达在这一领域遥遥领先,而负责制造 其GPU的还是台积电。
对于英特尔来说,摆脱制造困境将是一项昂贵、风险高且复杂的工 作。该公司甚至已经开始聘请台积电来为其生产一些芯片,但前路依旧 漫长。
这家美国公司最近采取了一项重大措施:将其代工业务与芯片设计 业务进一步分开。这么做会使得外部客户更容易信任英特尔,让其制造 他们的芯片,而不必担心与他们竞争。
但是,下一个挑战是最大的:重新掌握优质芯片制造的能力。在获 得几个大客户之前,英特尔的代工业务无法真正挑战台积电。再强调一 遍,要想精于芯片制造,企业必须拥有巨大而且来自不同客户的产量, 这样你才能发现缺陷,修复工艺,并将这些知识反馈给你的晶圆厂。
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没有大的产量,外部客户 就会对于让英特尔生产他们设计的宝贵芯片心存疑虑。但没有客户,英 特尔就无法改善技术。
既然高通不大可能收购英特尔的芯片制造业务,那么英特尔会不会 分拆呢?这是近几个月来外界一直在猜测的事情。
如果英特尔代工业务与芯片设计业务分离,成为一家独立公司,它 将表现如何呢?问题还是与产量有关。目前,英特尔的代工业务生产的 是自家设计的芯片。如果连这些业务都没有了,该公司几乎没有可以用 来学习改进技术的生产基础。
“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分拆,”伯恩斯坦芯片分析师斯泰西·拉斯贡(Stacy Rasgon)在9月初的一份报告中写道,“鉴于制造部门还在巨额亏损和缺乏 规模,它现在无法独立运作。”
他补充说,分拆只有在吸引到大量第三方业务后才有意义,这似乎 还需要数年时间,甚至可能永远实现不了。
(部分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