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赛飞今年60岁了,她至今仍记得自己两岁的时候,在浙江的海岛农村里 的一次表演——爸爸在桌边拉琴,小小的她被抱上圆桌唱渔歌,底下的观众都 在鼓掌夸她唱得好,那是何赛飞人生记忆中第一次受到嘉奖。
何赛飞自评是特别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别人对自己的肯定总会让她特别欢 喜,这或许是跟自己缺乏安全感的童年经历有关。无论是在拍摄现场导演的认 可,还是观众的喜爱,奖项的垂青,在她看来都同样重要。
1982年成为越剧演员后,她是当时团里的“五朵金花”之一,后来转入影视 界发展,她出演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大宅门》《孝庄秘史》等多部经典作 品,持续受到观众们的认可。
彼时《追月》没有上映,何赛飞的获奖看起来有几分爆冷成分,但回顾她 的职业生涯,就会发现这只是一次迟到的认可。何赛飞经历过第五代导演最黄 金的创作年代,她在张艺谋、陈凯歌的作品里能把配角演得让人过目不忘;她 是典型的中式古典美人,创作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情、难寻代餐的经典角色。
3月8日,《追月》即将和观众见面,这部作品告诉我们:金鸡影后实至名 归,60岁也是女演员最好的年纪。
在金鸡奖的获奖感言中,何赛飞说,自己起初是不敢接《追月》这部电影 的,为此她和导演打了好几通长达5小时的电话沟通。这话听起来有些奇怪,毕 竟《追月》讲述的是一位年轻时红遍全国的越剧名伶戚老师的故事,对于越剧 演员出身、又在影视界打拼多年的何赛飞来说,这看起来是个顺理成章甚至度 身定做的角色。
为什么犹豫?何赛飞说,因为她不喜欢戚老师,这也是她40年的演艺生涯 中唯一一个不喜欢的角色。
电影里的戚老师年轻时以一曲《追月》红遍全国,舞台上光彩夺目,生活 中却与子女疏远,晚年的她因身患重病重新联络上久未联系的儿女,旧日生命 中的一幕幕重现。
“戚老师太为事业而不顾一切了,因为我不是这样的人,所以直觉让我不喜 欢,但是这种不喜欢肯定不会完全取代所有,我同时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创作机 会,这个矛盾心理肯定是有的,但是至今为止我还是不太喜欢戚老师。”
在何赛飞看来,这正是原著小说作者艾伟的成功之处,塑造了如此特殊和 不常见的女性,在她的身上赋予很复杂的戏剧性,在和导演的多次前期沟通 中,何赛飞逐渐去读懂和理解这个人物。
“她是个女性,有三个孩子是个母亲,她要做的事情比男性要多,所以戚老 师又不是那么讨厌的,我应该去理解她,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从不喜欢她不想 演,慢慢接近她分析她理解她,到最后让她在我的身上附体,我为她去说话, 去演她的故事。希望看过的观众能有一些同情或者理解她,做女性真的不容 易,她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特别是当下的女性要成功要有成绩,外头要卷要 比拼,回家还上有老下有小的。”
戏里的戚老师为了事业放弃了家庭,晚年才想起来弥补自己和孩子的缺 憾,但人生已经没有后悔药了。这个角色与何赛飞很不同,在婚姻观上思想很 传统的她25岁的时候嫁给初恋,因为忙于事业直到35岁才生子。儿子13个月大 的时候何赛飞重回剧组,但两个月离家拍摄后,孩子一度不认识她,后来因为 拍戏和儿子聚少离多,小时候孩子也和爸爸更加亲近,于是何赛飞决定要把更 多的精力留给家庭。
“我对亲情看得蛮重的,我是这样的,你给我的活我会做得很努力,我使出 全身的劲儿,我尽量有一个好的结果,因为有好的结果才有后面的机会来叫 我,这我明白,但你要叫我非常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努力,我不会,所以这也是 我对戚老师不理解的原因。”
何赛飞说,自己是一个不太努力随遇而安的女演员,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主 动为自己争取过一个角色。
因为这个不主动争取的性子,何赛飞在50多岁的时候经历过一个尴尬期, 演女儿太大,演妈妈太小,那时候她明显发现自己接到的作品变少了,难免生 出了一些焦虑的情绪,“可能会有一点觉得自己正是演戏的年龄,如果没有更好 的创作机会还是有点可惜,因为时间在过去。”
最近这几年,何赛飞的戏约又多了起来,不仅到了演主角妈妈的好年纪, 对于外婆、奶奶这些角色,她也不抵触,最近在新剧《承欢记》中,何赛飞就 出演了杨紫的妈妈。对于和杨紫这样年轻一代演员的合作,何赛飞说,“我们是 相互学习,年轻演员身上有一些优点,我们也要学习,他们都很努力都很负 责,前些年可能有一些说法,说年轻演员有怎么样的问题,但那是少数的,大 多数年轻人都很负责。”
在娱乐圈这样的名利场,有些人是始终站在风口浪尖的女明星,而从不为 自己主动争取、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简单低调的何赛飞,显然不是话题的中 心,但在女演员的范畴里,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红灯笼高高挂》里 的三姨太、《大宅门》里的杨九红、《孝庄秘史》里的海兰珠等都是深入人心 的好角色。回看何赛飞这40年的职业生涯,我们看到的是一段影后的另类成长 史。
为什么随遇而安的她能留下经典的角色,还在60岁的年纪拿下影后?何赛 飞有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首先是她独特的温婉风情。早年间一些角色让她被称为“姨太太”专业户, 何赛飞塑造的这类角色眼波流转、风情万种,含蓄婉约但又性感魅惑,如此撩 人又矛盾的气质是天生的,也是一种修炼。
《追月》中有一段情节,或许能帮助观众去理解为什么何赛飞能练就如此 独特的风情。电影中的戚老师告诉徒弟,千万不要挺着胸演戏,花旦在台上一 定是含胸的,这就是越剧的含蓄美。自幼学习越剧的何赛飞,早就把传统戏曲 里那些程式化的眼神步法体态刻在了DNA里,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越剧滋养出 的古典美人风韵。
“中国戏曲的文化内涵跟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含蓄、婉转、中 庸,戏曲舞台上谁要是咧着胸,我们肯定知道那是业余的,眼神也不能完全放 出去,得含着有焦点,这些表演是跟整个文化息息相关的。
中国戏曲艺术的营养非常丰富,从表达情感上面,那种程式化的表演眼神 手法,对塑造一些角色就特别有用,像杨九红这样的青楼女子,她平时就是一 直在演的,一直在人面前摆pose,所以恰到好处就用上了。有些地方偷偷地用 观众不会觉察,比如锣鼓经节奏我就含在表演里面了,有些东西是可以直接拿 来就用了,要用得巧妙。”
多年的越剧学习经历滋养着何赛飞日后的影视表演,但婉约只是她的外 表,何赛飞的表演中还有惊人的爆发力。当年出演《大宅门》的时候,导演郭 宝昌曾因为她江南女子柔弱的外表而一度不看好她,但进组后第一场戏就让导 演彻底放了心,郭宝昌发现这是一个天才演员,可以驾驭各种角色。
郭宝昌还记得杀青后的一次聚餐中,喝醉了的何赛飞一下子跳到椅子上, 说“郭导演,你始终就没看中我是不是?我是谁,我是何赛飞,只有我能演杨九 红!”何赛飞自己说,那其实是一次酒后失态。但从这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中, 不难看出何赛飞骨子里还是有很真性情泼辣的一面,正是这份性格中的真,与 温婉的气质,叠加出了她独特而丰富的表演层次。
在金鸡奖的颁奖舞台上,何赛飞又一次把自己的真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当时显然是没有准备得奖感言的,断断续续说着感谢的话,不时发出几声银 铃般响亮的笑声,她自己也笑言,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当时网友们都被她小 女孩般的真性情感染,感慨60岁也可以如此可爱。
如今回看自己在台上的表现,何赛飞忍不住掩面不好意思,她说自己生活 中就是这样直接、不装、也爱笑,而且是越老越单纯,“年轻时候我还不是这 样,因为从小跟父亲在一起,老觉得不要被别人欺负,有点防着别人,心里头 锁的蛮紧的,但是后来随着不断学习、在生活中接受正能量的东西,我觉得人 就是要首先为别人服务,有点问题困难也没什么,我就发现我这性格好像越来 越不纠结了,越来越简单了。”
好演员需要这种简单与不纠结,尤其在演戏时,更需要割舍掉功利心,让 一切回归表演的本质。刚离开越剧团进入电影圈时,何赛飞最初曾在意过角色 是不是主角,毕竟在越剧里经常演的都是主角,但很快她就放弃了这个执念, 看到的是角色本身的闪光点和创作空间。
“整个戏是每个人好才真正好的,你有没有看过说哪一个主要角色特别好, 其他不行,这个戏能成吗?不成。一定是这样的。谁都想演主角,但如果说整 个团队不行,整个作品不行,舞台也罢,电影也罢,主角反而暴露了你的缺 点,还不如在好的团队好的作品当中做一个配角,或者比较主要的角色,大家 一起光彩。没人找你主角,精彩的配角也可以挺好。”
从1996年凭借《敌后武工队》获得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到2023年凭借《追 月》获得最佳女主角,何赛飞的女配到女主的晋级之路走了27年,虽然奖项的 认可来得晚了些,但这些年何赛飞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在等来让她大放异彩 的大女主戚老师之前,那些经典配角已经留存在了时光中。
从不喜欢戚老师,到最终理解和同情戚老师,让何赛飞产生共鸣的关键点 是,作为越剧演员,她明白一个女性想要在舞台上成功有多难,她也被戚老师 对越剧事业的疯狂痴迷而打动,她看到了戚老师对于越剧的贡献。在影视领域 活跃的何赛飞,这些年来其实从没有割舍下对越剧的那份爱。
上世纪80年代初浙江省大力培养戏曲新人,1982年从全省2000多名戏曲学 员中选拔400名参加全省戏曲“小百花”会演,又从全省70多个专业越剧团在两次 会演获奖人员中精心挑选40名越剧新秀进行严格训练。
1984年,小百花越剧团正式成立,当时何赛飞和茅威涛、何英、董柯娣、 方雪雯被称为“五朵金花”。但彼时云集了全省精英的小百花越剧团面临的是人 多戏少的局面,即使是团内的“五朵金花”之一,也没有足够多的演出机会,90 年代初,何赛飞接连出演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粉》《风月》等第五代导 演的电影,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影视表演中。
离开舞台的这些年,何赛飞还是有经常拉拉筋、练台步、练唱的习惯,保 持自己作为一个越剧演员的状态。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电影《追月》中,她有大 段的唱段表演,仍然展现着越剧初代顶流的风范。
在元宵节晚会上,何赛飞与当年一起出道的老搭档茅威涛,和时下炙手可 热的越剧新顶流陈丽君、李云霄联手奉献了《新龙门客栈》的一个唱段。
对于这个十分钟的小片段表演,四位越剧演员在北京京剧院一起排练了至 少四天。何赛飞细致地给金镶玉这个人物的出场设计了眼神以及用屁股推门的 动作,还跟导演沟通要注意给到这个动作的镜头特写。对于金镶玉的手帕,她 坚持不要方的要长的,这些都是塑造好一个时不时要干活的老板娘的细节。何 赛飞还参与了服装的设计,给表演服增加了色彩上的渐变。
《追月》中戚老师教起后辈来毫不吝啬,生活中的何赛飞也是如此。她透 露,越剧《新龙门客栈》打算拍摄电影版,平时在舞台上演员们是戴头套出演 的,但如果拍成电影,就不能戴头套,得用自己的头发包发髻才会显得真实, 在排练场李云霄看见何赛飞梳的头发,就会跟她去请教这些造型上的细节。
对于如今越剧重新掀起热潮,陈丽君李云霄成为新顶流,何赛飞乐见其 成,“中国戏曲要传承就要年轻化,老中青几代都得有演员,这两个年轻人大家 都那么喜欢,我也挺了解她们的,这次能跟她们一起唱,我觉得这也是我传承 戏曲普及戏曲的工作之一,节目把我和茅威涛放在一起,这也顺理成章,我以 前演戏的时候就跟茅威涛有很多搭档。”
在这个节目中,热爱越剧的观众一定会感受到跨越40年的两代越剧名家的 传承,时隔40年才有新的人气王出现,是否意味着人才涌现的速度慢了一些? 何赛飞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应该感谢老的观众对我们的记忆,也感谢眼前 年轻的观众对我们的喜欢、不嫌弃我们,不是说你们那么老了,我才不要看, 我只要看年轻人,观众还是接纳我们,应该是感谢。”
60岁,何赛飞自评是一个老了的年纪,但在这个越剧节目的评论里,很多 观众看到的是她的经验丰富、多年的功底与风范。年龄不应该成为障碍,60岁 也可以是正当年,是新开始。正如演员吴越在《追月》首映礼上所说,这是何 赛飞的刚刚开始,以后会越来越放光。